老法師:【隨順的原則】不隨順感情,高度智慧、善巧的隨順,才是自他兩利


淨空法師:【隨順的原則】不隨順感情,高度智慧、善巧的隨順,才是自他兩利
學佛從哪裡學起?最初方便是破我執。學隨順別人的意思,不要堅持自己的意思,這是第一步的功夫,破我執從這裡下手。但是隨順別人,這裡頭有個原則,別人都是惡的行為、惡的念頭,我們怎麼辦?古大德有很好的教導教我們,他的行持與性德相應,我們完全隨順;不與性德相應,我們要有智慧、要有善巧,那就是隨順當中我們有能力避免過失。
我過去曾經跟諸位說過舜王的例子,舜王孝順父母,他的母親是繼母,繼母常常要害他。他父親也顛倒,完全順從他後娶的太太,時時刻刻想把他害死。舜知道、很清楚,絕不以為那是父母的過失,他念念只想的是我自己沒有盡到孝順,常常叫父母生煩惱,這才叫真正孝心、盡孝。舜怎麼樣?一切順從。他的父親挖了個井,挖井幹什麼?不是取水的,想找一個機會把他推到井裡面去,活埋在下面。他知道了、清楚了,預先到井裡去挖個洞,挖一個斜坡,有一個出口出去。他的父親把他推下去,他就下去了,石頭壓下去、砸下去,他從洞裡小路跑掉,這叫順,這是孝順。如果他真的愚孝,父母要他死就死了,陷父母於不義,叫後人都罵他父母,那哪裡叫孝順?這是高度智慧,善巧方便。這一類的事情,舜一生遇到的太多太多了,最後父母感化,回頭了。所以中國人講孝道,二十四孝他排名第一。
這是教導我們如何盡孝,如何把「孝順」兩個字做到。孝順,「順」要有高度智慧,要有善巧方便;沒有智慧的人,不懂孝,也不知道怎麼順。
真正在人事物上都能夠盡孝,都能夠做到恆順,普賢十願裡面「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」,那個恆順都是要像大舜那樣的順才對,才是正確的,不是感情的隨順,是高度智慧、善巧的隨順,這才是自他兩利。這些大道理,現在沒人跟我們講了,只有靠我們自己讀聖賢書,做到圓滿的覺悟。
本文節錄自【華嚴經】第170集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————————-
華藏衛視官網
http://www.hwazantv.com
Facebook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wazantv
YouTube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user/hwazantv
LINE
https://line.me/R/ti/p/%40dzi0277j
WeChat ID:hwazan-tv